理清思路,坚定方向,扎实推进机械工程系一体化教学改革
发文时间:2015-04-24 撰稿人:admin
理清思路,坚定方向,扎实推进机械工程系一体化教学改革
——学院检查指导机械工程系一体化教学工作小结
一、基本情况
4月22日,院长室率督导室、教研室、教务处、人事处四部门对机械工程系一体化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,分工听取了我系当前所开设的所有一体化课程(共14节),检查了授课计划、教案、任务书等教学资料,分析了技工学校专业教学现状,研究了一体化教学模式,明确了我系、我院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。
二、总体评价
1、一体化教学是近几年来,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的先进的教学模式,但由于其推行需要优良的师资、齐全的设备作支撑,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,难度相对较大,多数学校尚未真正实施,目前也没有公认的操作模式。机械工程系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研究,有必要、有意义。一天的检查研讨,活动是成功的,成果是巨大的。
2、机械工作系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课堂教学基本做到了以项目为载体,以技能为主线,以任务作驱动,理论实践相融合,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。
3、汽车类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进步较快、实现较好。绝大多数汽修专业老师(如侯荣、韩承岳、孙存桂、周栋亮、方鹏、徐杰、王琦等)能够根据具体课程、项目、任务的特点,充分运用学院现有的场地、设备、教学软件资源,将所有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,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高,教学效果较好。
4、机械加工类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融合不够充分、不够自然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、教案与讲课脱节的现象,教师讲解过多,学生参与过少。这里既有场地、时间限制的因素,也有教师项目选取不恰当、任务分解不合理、教学设计不科学的因素。
三、研究共识
1、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和定位:课程的一体化和课堂教学的一体化
所谓课程一体化,是改革原有的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分开设置的做法,将专业实践课与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综合为一门课程。如机械加工类课程中的钳工工艺与钳工实习、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,汽车类课程中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。所谓课堂教学的一体化,是在课堂教学中,将所传授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,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,提高课堂教学实效。
2、对一体化教学执行方法的明确:项目引领、任务驱动
所谓项目引领,即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本课程所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,选择、设计能够承载学生全部的应知、应会的一系列的训练项目(即课题),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一系列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与技能。所谓任务驱动即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,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,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,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、实践、思考、运用、解决、高智慧的学习体系。将项目分解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学习能力,即任务的细化程度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。
3、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素:师资建设
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,在一体化教学中,一体化的师资是一体化教学的设计者、执行者,是一体化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。他们需要既胜任理论教学,又能指导实践操作,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,学习先进技术,更新知识体系,丰富教学经验,提升教学造诣。
4、正确处理教学基本功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系
具备良好教学基本功的老师能够很快掌握一体化教学技巧,教学基本功差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科学设计项目、任务,灵活运用教学设备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规避自身不足,掌握新优势,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后来居上。
四、下阶段工作要点
1、各教研组开展一体化教学专题研讨教研活动,总结本组前阶段一体化教学情况,学习其他组成功经验,拿出改进措施。
2、一体化教学老师认真学习一体化教学相关理论,深刻理解我院、我系推行的一体化教学的精神实质,对项目选择、任务分解、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调整。
3、各一体化教学团队对教案、任务书的科学性及相互协调性进行认真研究审核,提高质量,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奠定基础。
机械工程系
2015年4月23日